快的滴滴从相爱到相杀
从“不打不相识”到“一笑泯恩仇”——两句古语成为2015年互联网合并潮的真实写照。
2015年情人节,滴滴、快的两家水火不容的打车软件公司宣布“闪婚”。业界直呼“又相信爱情了。”然而这只是开始。随后4月17日,58同城和赶集网5:5换股合并;5月22日,携程艺龙合并;10月8日,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合并;10月26日,通过百度与携程换股的形式,去哪儿与携程终成一家;12月7日,百合网收购世纪佳缘。
从效果来看,六大整合深受背后资本影响,其中不乏BAT等产业资本业务布局的需求;而新独角兽的出现也加速了细分产业的规模化和融资速度,杜绝了恶性烧钱竞争、事半功倍地实现了“互联网+”新商业模式的成型。
2月14日,滴滴快的合并;新公司实施Co-CEO制度,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,柳青出任总裁。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,业务继续平行发展,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。定调整合期六个月。
滴滴和快的联手的最主要的原因,其实是来自市场的压力。
首先是外部的压力,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制出租车公司和打车软件的合作,正规的出租车公司也担心打车软件会取代了自己的作用,赚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,所以对与打车软件的合作一直都带有戒心。
其次是内部的竞争,出租车公司不配合的话,打车软件只好把目光转向了私家车。可是大多数私家车都是独立经营的个体户,对于各类的打车软件缺乏足够的忠诚度,一般都是谁家给的优惠越高倒向谁家,这就意味着,之前的滴滴和快的为了争夺旗下的私家车,需要在价格上进行竞争。而且这种竞争是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的短视行为,最终获利的反而是墙头草两面倒的私家车。滴滴和快的由于之前的竞争关系,对于私家车缺乏足够的规范,反而让投机者钻了空子,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。
所以说,以现在的市场压力来看,滴滴和快的联合起来抱团谋发展是很有必要的。